首页 >> 新闻动态

硕士研究生袁景辉顺利通过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

发表时间:   阅读次数:

硕士论文题目:面向交通安全的城郊主干道规划与管理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建成区不断向郊区扩展。城郊主干道作为郊区交通走廊,由于其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引导并带动了周边城镇的发展,使得郊区土地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轴线发展趋势。沿线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带来了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促使城郊主干道逐渐承担了部分或全部的城市道路功能,道路初始规划设计和实际功能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沿线侧向干扰问题严重,由此带来了大量的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开展城郊主干道的交通安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城郊主干道交通安全研究均基于微观路段或者交叉口层面展开研究,然而微观层面的主干道安全分析在理论与应用层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交叉口密度和接入口密度等关键中观变量对交叉口和路段的运行状况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单独针对路段或者交叉口进行分析无法全面、深入了解此类影响因素对城郊主干道整体的安全影响。此外,传统微观层面的公路安全研究亦无法将宏观因素考虑在内,然而城郊主干道安全状况与宏观层面的特定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公路沿线路网形态、土地利用等因素。从应用角度而言,在事故多发设施判别过程中,交警部门通常基于连续组合路段-交叉口进行事故多发设施判别,考虑到相邻交叉口和路段之间交通流相互影响、道路几何设计关联性高,其安全水平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将相邻交叉口和路段组合在一起进行事故多发设施判别更加合理高效,并且有利于后期致因分析及改善措施落实。因此针对城郊主干道开展中观层面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事故多发设施判别研究,对于提升城郊主干道交通安全水平具有更进一步的重要意义。

  本文以上海市城郊主干道为实例,从三个层次针对城郊主干道的安全规划与管理策略展开了系统研究:城郊主干道发展演变特征分析(安全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路网特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路网规划指标的定量分析)、城郊主干道中观事故多发设施判别(交通安全管理应用)。主要内容与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郊主干道发展演变特征分析。以曹安公路为例,系统分析了该主干道及其沿线土地利用和路网特征在过去12年内的特征变化。首先基于城市化影响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横向分布趋势,确定了主干道的影响范围为1600米。其次针对主干道两侧影响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开展深入分析,充分理解了主干道两侧不同区域内土地利用的转移模式。最后针对主干道两侧影响区域内路网特征发展演变规律展开了系统分析,从接入口布置、信控交叉口间距以及路网形态三个角度分析了各特征的时空变化趋势。

  第二、路网特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宏观交通分析小区(Traffic Analysis Zone, TAZ)层面针对城郊主干道事故建立泊松对数正态条件自回归模型,模型中同时考虑了传统公路层面变量(信控交叉口密度和接入口密度等)以及TAZ内路网形态与土地利用等宏观变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主干道微观安全分析在对安全影响因素整体效应估计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结果表明,TAZ内的主干道里程越长、主干道上接入口密度越大、信控交叉口密度越大均会导致TAZ内主干道上的事故显著增加。此外,树枝形路网(以城郊主干道为躯干)中发生的城郊主干道事故数比方格形路网(城郊主干道两侧有平行道路)多88.3%,表明通过规划建设平行于城郊主干道的次干路可以有效地改善城郊主干道的安全状况。

  第三、中观事故多发设施判别。针对上海市郊区9条城郊主干道展开中观事故多发设施判别研究,系统地针对中观分析单元划分方法展开对比分析。考虑了两类基准单元划分方法:以路段为主体-合并两侧交叉口、以交叉口为主体-合并两侧路段。以两类基准单元为基础,基于事故率同质以及关键属性一致的原则分别进行两种强度的单元合并,分别形成两类中观分析单元体系。基于6种分析单元样本分别构建泊松对数正态随机效应模型,并采用标准绝对残差指标对六个模型进行预测精度对比。结果表明,整体基于第二类分析单元体系内的3种分析单元样本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均高于第一类分析单元体系,且基于第二类基准单元(201样本)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硕士毕业生袁景辉(左四)、罗楝(右四)、樊天翔(右三)与杨筱菡副教授(答辩委员,左一)、高珍副教授(答辩委员,左二)、林航飞教授(答辩主席,左三)、王雪松教授(导师,右二)、高岩副研究员(答辩委员,右一)合影

©CopyRight 2003-2012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备案号:沪ICP备130053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