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硕士研究生罗楝顺利通过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

发表时间:   阅读次数:

硕士论文题目:基于行为分析的营运驾驶员安全教育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营运车辆的保有量以及客运、货运的运输量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为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世界范围内,营运车辆的交通安全问题都十分严峻。而分析营运车辆交通事故的致因发现,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是引发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行政管理部门和营运企业对营运交通安全管理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安全教育在驾驶员风险驾驶行为改善方面起重要作用。但是因为缺乏对营运驾驶员风险驾驶行为的了解,现有的营运驾驶员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其效果不佳。基于行为分析的教育方法根据不同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特征进行教育,具有针对性,且在国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现有研究缺少对基于行为分析的教育效果进行量化。另一方面,现有基于行为分析的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教育材料和教育频率各不相同,但是尚未有研究对各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因此,本文将从营运驾驶员危险交通事件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教育效果评估及对比两方面进行研究。

  将43位货运驾驶员分成三组进行安全教育实验,三组驾驶员使用不同的教育材料和教育频率。实验分为基准期和反馈期,基准期只进行数据采集,反馈期在数据采集的同时进行教育。利用触发式车载视频设备对驾驶员的危险交通事件数据进行采集,并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同时采集的数据还包括驾驶员基本信息、油耗以及里程数据。

  首先,对营运驾驶员的危险交通事件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危险交通事件的严重程度、发生地点分布、冲突类型、风险驾驶行为类型及频率。并且通过对驾驶员调研对风险驾驶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紧急交通事件的数量最多;频率最高的发生地点是路段;追尾是最突出的冲突类型;驾驶员共出现13种风险驾驶行为,其中跟车过近、反应时间过长、未观察交叉口和速度过快的频率最高;风险驾驶行为的致因和驾驶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态度以及安全意识相关。

  其次,对驾驶员危险交通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建立了负二项回归模型和随机效应负二项模型,考察了各类危险交通事件数与教育、驾驶员年龄、里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随机效应模型的拟合度优于负二项回归模型;驾驶员年龄、教育和里程是危险交通事件和紧急交通事件数的显著影响因素,而驾驶员年龄和紧急交通事件数是事故及接近碰撞数的显著影响因素。通过危险交通事件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了教育和驾驶员交通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驾驶员交通安全的理解。

  再次,从各类危险交通事件率的降低幅度、事件修正系数(Event Modification Factors,EMFs)值、风险驾驶行为频率的降低幅度以及油耗的降低幅度4个角度对教育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教育对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水平、降低油耗方面有显著作用。

  最后,对三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第一组驾驶员的教育方法效果最佳。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教育方法效果最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营运企业管理者和实验驾驶员对教育的需求和意见进行了调研。原因分析和调研结果为教育方法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对营运驾驶员的危险交通事件特征和显著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量化了基于行为分析的营运驾驶员安全教育效果,并对比了不同方法的效果优劣。为深入了解营运驾驶员发生危险交通事件的特点和原因以及营运驾驶员教育方法的完善提供了参考。

 

硕士毕业生袁景辉(左四)、罗楝(右四)、樊天翔(右三)与杨筱菡副教授(答辩委员,左一)、高珍副教授(答辩委员,左二)、林航飞教授(答辩主席,左三)、王雪松教授(导师,右二)、高岩副研究员(答辩委员,右一)合影



©CopyRight 2003-2012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备案号:沪ICP备130053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