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景辉
此次远赴美国参加第95届交通运输研究年会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第一次走出国门,内心必然是无比激动而又十分忐忑。踏上美国领土以后,才发现自己行前的各种担心和忧虑都是多余的。此次在华盛顿的食宿也都比预期的要好很多,干净整洁的房间,让我们在华盛顿的一个星期有了温暖的归宿。至于饮食,着实不敢恭维,美国的快餐文化的确很盛行,遍地都是汉堡快餐店,起初吃几次还觉得挺新鲜的,各种套餐基本都是国内的加大号。然而,没过多久,我们传统的中国胃就受不了了,不得不回酒店煮点面条改善伙食。
我本次参会的主要内容是作海报展示,与国际同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积极获取国际同行的最新研究动态。海报持续时间为90分钟,我的海报题目为“Investigating the Safety Impacts of the Roadway Network Features of Suburban Arterials in Shanghai(16-2508)”,展示过程中,与杨百翰大学的Grant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Grant教授对我们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多次提出要与我们合作在犹他州开展类似的研究,并与基于上海市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过程中还涉及到了犹他州普罗沃市的城市路网形态特征以及普罗沃市的开展此类研究所需相关交通数据的情况。谈到路网形态,Grant教授耐心的打开手机中的谷歌地图给我们展示普罗沃市不同区域的路网形态的差异,并于本人论文中的路网形态进行对比。

本文作者与海报合影
会议期间,我还参与了多个接入口管理相关的讲座和海报展示。此外,通过参与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大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的专题报告,拓展了自己对于未来研究的视野。接下来主要与我后期毕业论文和研究工作相关的海报和论文内容进行阐述。
(1) 路网特征
传统交通安全分析通用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黑点判别、安全诊断、改善措施实施以及效果评估。然而,该方法本质上属于“事后补救”,其改善措施往往局限于“打补丁式”的微观工程,缺乏对交通系统的全局性考虑。由于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的研究与规范要求,路网规划阶段普遍缺乏对于安全的考虑,导致现状路网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从路网层面分析其对于安全的影响尤其重要,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规划部门在城市路网规划阶段将安全因素考虑在内,从而主动地去避免路网层面安全隐患的存在。
论文(16-5424:Natalie Wiseman., Zachary Patterson. Modeling Road Network Type)通过建立多项logit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于路网形态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地形坡度、城市发展阶段、周边是否有河流以及邻近路网是否类似等变量均对路网形态有显著影响。论文指出基于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未来城市区域的路网形态。

路网形态建模论文海报
(2) 微观仿真与安全评价
由于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即将开展的工作便是基于微观仿真的城郊主干道路网特征、信控交叉口密度、接入口密度以及其他相关路网变量的安全评估,因此,我在此次会议中着重关注了基于微观仿真进行安全评估相关的海报和讲座。
论文(16-2608:Jaehyun So., David Kivilcim H., David Anthony P. Enhancing Safety Performance Function-Based Safety Assessment Using Microsimulation Approach)认为基于仿真冲突的安全替代指标评估可以作为传统基于安全预测模型的安全评估的有效补充。论文采用仿真冲突数据对事故预测模型进行补充,利用仿真冲突数据以及事故数据各自的优势。基于AADT和事故数据标定了模型参数,最终提出了整合微观追尾冲突数据的事故预测模型。
结合会议期间听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对于后期毕业论文研究内容的进一步补充有了更为清晰的想法。初步设想能够基于研究路段历年的特征数据,构建不同历史时期的城郊主干道微观仿真模型,基于交通冲突特征等安全替代指标进行安全评估,分析不同特征变化对于城郊主干道安全的影响。结合前期宏观事故统计模型中对于各影响因素的安全分析结论,设计多个城郊主干道及沿线路网特征改善方案的微观仿真模型,并开展系统性的安全评估,以期最终得出相对最优的城郊主干道沿线特征以及周边路网形态的设计方案。此外,可考虑分别针对单一特征变化以及多个组合特征同时变化等多种情况开展安全评估,以给出城郊主干道各特征指标的安全推荐值。
城市见闻感想
总体而言,此行美国首都华盛顿给我的第一印象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形容:街道安静、设施人性化、慢行优先、作业规范化。
(1)街道安静
华盛顿的街道给我的感觉就是人太少,不知道是由于城市人口太少还是小汽车出行比例太高,街道上零零散散的行人,每个人都步履匆忙。然而,这种安静难免会让我们这种身在异国的游子心有忐忑。当然华盛顿的唐人街却还是和国内一样,喧闹而又显得热闹非凡,身处唐人街,根本就感觉不出来此刻你已经远离祖国1万多公里了。

华盛顿街道
(2)设施人性化
华盛顿的街道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完善的人性化设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所有人行道在交叉口入口处或者路段中间开口处均设置了统一的缓冲斜坡和盲道。整个城市内该类斜坡的设置都非常的规范标准,极大地方便了特殊伤残人士的室外出行,充分体现了城市道路设施的公平性原则。相比于国内人行道的各种随意占用、上下开口设置随意而言,差距显得十分明显,我们后期的改善工作还很漫长。希望国内以后也能有如此宁静、安全、人性化的步道。就目前来看,国内也越来越重视慢行步道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性,上海市也编制了系统性的慢行交通规划,并已经开始了逐步落实的过程。

人行道斜坡与街头的“零死亡”宣传灯箱
(3)慢行优先
如下图所示,整体华盛顿的街道设计对于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均考虑的较充分,设置了大量的指示标志提示小汽车注意避让自行车和行人。

自行车专用道与避让行人标牌
(4)作业规范化
此外,华盛顿城市道路养护施工区的安全防护做的十分规范,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养护施工作业区附近的提示标志十分的醒目,并且不同标牌的设置十分清晰规范,充分保障了养护施工区的安全。从我所经过的一处养护施工区附近的标牌来看,其分为四类:ROAD WORK AHEAD, CONSTRUCTION ENTRANCE AHEAD, SIDEWALK CLOSED AHEAD, ROAD WORK END。

养护施工区不同类型警示标志
通过参与此次会议,深入领略了异国的乡土人情,切身体会了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氛围,这也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毕业论文后续研究方向的构思。总而言之,此次TRB之行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坚定地希望能够在这条道路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