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第十六期“同路人”交通安全技术论坛圆满结束

发表时间:   阅读次数:

2022年8月14日至10月30日,第十六期“同路人”交通安全技术论坛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论坛由同济大学、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机构联合举办。本期论坛邀请逢甲大学徐耀赐教授就“交通工程设计之行人过街设施”开展6次系列讲座,活动由交通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项目”)资助。

 

徐耀赐教授以其丰富的国内外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大家系统呈现了交通工程设计之行人过街设施的规划、设计、管理等内容。6次系列讲座的主题分别为基本观念和行人穿越道路与行人通行路权之系统化分类、交叉路口处之行人穿越道线、交叉路口Z型行人穿越道线、交叉路口物理特性对行人穿越道规划设计之影响、交叉路口物理区内各式标线和特殊造型行人穿越道之反思、路段中之行人穿越道线。

 

8月14日的讲座中,徐耀赐教授介绍了基本理论与人行横道、行人路权之系统化分类。对于基本理论,主要从道路交通工程与管理主体领域、行人设施种类、行人类型、行人交通特性、行人动线和行人交通事故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对于人行横道和行人路权之系统化分类,主要对交叉路口的人行横道设施、人行横道标线的型式、行人通行路权进行系统分类。

 

8月28日的讲座中,徐耀赐教授介绍了交叉路口处之人行横道布置。主要内容包括交叉路口人行横道规划设计的思维重点、自行车穿越道与人行横道在交叉口的布局思维、交叉路口处人行横道的设计重点。徐耀赐教授介绍到每个交叉路口都有其独特性,皆应独立思考每个平面交叉路口的人行横道设施规划设计,并总结出交叉路口人行横道的8个重要设计要点。

 

9月11日的讲座中,徐耀赐教授介绍了交叉路口Z型人行横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交叉路口Z型人行横道规划设计的思维重点与分类逻辑、Z-arm对人行横道的影响、具体案例分析及设计思维的总结、畸形路口的Z型人行横道处理方式、无信号路口的人行横道设计思维。

 

9月25日的讲座中,徐耀赐教授介绍了交叉路口物理特性对人行横道规划设计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交叉路口设计应掌握的五大特性(物理特性、运行特性、交通特性、区位特性、用路人特性)、交叉路口缘角扮演的角色、与交叉路口缘角规划设计相关的细节、路缘斜波及衔接段的分类、导盲设计、中央分向岛位置的考量。徐耀赐教授介绍到交叉路口物理特性至少有9项,应充分掌握路口物理区的合理造型,依据每个交叉路口的物理特性规划设计人行横道,将人行横道规划设计的思维与交叉路口的整体设计完全融合。


 

10月23日的讲座中,徐耀赐教授介绍了交叉路口物理区内各式标线及特殊造型人行横道之反思。主要内容包括路口导向线、左弯待转区线、路口导引线、人行横道线与导盲标线、路口渠化线、摩托车与自行车左转待转区线、交叉路口中心点位线、特殊造型的人行横道。


 

10月30日的讲座中,徐耀赐教授介绍了路段中的人行横道。主要内容包括路段中人行横道规划设计的重要思维及视距和视区逻辑思维、路段中人行横道布设实例、Z型路段中人行横道、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路段中人行横道的行人-车辆通行路权准则。徐耀赐教授介绍由道路路网八阶理论观路段中人行横道,无论何处预布设人行横道,皆应进行工程研究与道路交通工程专业判断。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科研院校、设计院所、交警部门、交通部门等机构720余人参加。每次讲座结束后,参会人员和徐耀赐教授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同路人”交通安全技术论坛由同济大学、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共同发起,依托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交通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项目”),就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重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推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应用技术深化。从2016年开始,“同路人”交通安全技术论坛已经开展了18期讲座,共计58次,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余人次的专家学者参与。

 

 

 

©CopyRight 2003-2012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备案号:沪ICP备130053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