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科研合作,多维助力:推动交通安全科研工作走深走实

发表时间:   阅读次数:

             转载自《汽车与安全》   文 同济大学 程国政 张学芳

        为切实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为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今年2月份以来,同济大学交通安全研究团队加强深度调研,在上海、苏州和广东等地扩大道路交通安全调研范围,与地方政府、交警、路政执法、企业等各部门各层级联动,聚焦实际问题,协同推进解决方案,强化交通安全管理。

5月28日,同济大学交通安全研究团队再次赶往广东,参加广东省道安办挂牌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实地验收工作督导,与广东省公安厅交管局共同商讨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据研究团队负责人王雪松教授介绍,今年2月份以来,团队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其中仅广东省,就在广州市、深圳市、汕头市、湛江市等近10个地级市开展了道路一线调研,与地方政府、交警、企业、百姓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不断走深走实交通安全科研工作。

 

扩大范围,深度调研,勘查交通安全隐患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研究团队已经与上海、苏州、广州等城市逐步形成了“科研成果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今年2月份以来,同济大学交通安全研究团队先后在广东省实地调研20余批次。在广州,调研了黄埔东路、省道118、济广高速等道路现场,对畸形交叉口、非机动车道缺失、路侧安全净区不足、视距不良等常见道路安全隐患进行调研和分析。在湛江,调研了国道207、国道228等,对国省道穿村过镇路段的三类场景进行调研并提出改善对策。


  今年春节刚过,研究团队就来到广东省应急厅、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广东省公路事务中心开展调研,并对珠三角、粤西、粤东、粤北山区的交警、交通等部门进行密集调研。内容涉及交通安全管理政策、交通安全信息化管理、道路设施安全管理、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管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指挥调度和应急管理等。


  据了解,研究团队最初是将成果应用到上海市道路安全治理行动中,截至2022年底,累计改善上海市事故多发道路300余公里。今年,研究团队正与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开展上海市2023年事故多发道路实地调研与改善治理。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宏观区域的交通安全,自5月份以来,研究团队正在与浦东新区交警支队联合开展浦东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调研工作,接下来将针对重点问题研讨改善对策,提升浦东新区的交通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得益于距离便利,研究团队也与苏州市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二十大后,研究团队外出调研的第一站就是苏州。截至今年5月底,研究团队已经在苏州先后开展了20多次现场调研,深入到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等地的道路现场,会同苏州市交通警察支队及各大队,召开多方座谈会,摸排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农村公路等各种不同类型事故多发道路的现场隐患问题,研磨挂牌道路隐患整改方案,探讨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平台建设提升等。


  自2020年起,同济大学与苏州市交通警察支队共建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中心,并派出数名工程师常驻该中心,“入户”分析研判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态势,找准“痛点”,从基础数据治理、道路设施改善、事故分析研判、安全管理规划等多个层次开展常态化的技术支持,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引入“零死亡愿景”等国际先进理念,动态指导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多方联动,同题共答,同向安全改善发力
  自2016年起,同济大学交通安全研究团队开始进行事故多发道路的判别与改善工作,并率先在上海形成了完整的事故多发道路判别与改善技术,提出“分析判别、改善方案、方案实施、效果评估”四阶段技术流程。目前在苏州、广州等城市推广应用,并已经在上海、广州、苏州三地建立《交通事故多发道路改善治理技术指南》地方性标准。近期,研究团队正通过密集调研,研究如何优化交警、路政、规划、设计等多部门的协作流程,从而提升各部门判别与改善事故多发道路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研究团队与上海市路政部门开展了事故多发道路实地调研与改善治理。2022年8月至今,研究团队与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共同开展了上海市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针对全市34个事故多发道路点位开展现场调研排摸工作,邀请专家共同分析道路交通设施存在的总体问题、安全隐患等,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方案。通过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整治措施专题对接会,协同推进市交警总队、市道路运输局、市道运中心、公投运管中心与同济大学研究团队的多部门常态长效机制,形成同题共答、共建共治的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就是守卫经济社会的“大动脉”,守卫人民群众的“生命线”。研究团队负责人王雪松教授说,“我们作为交通安全领域的基层科研人员,要做的就是研究实际问题,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更好地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和支撑,不与职能部门联手,不去了解管理人员、司机、百姓的急难愁盼的问题,怎么可能做到?”
   

2018年至2022年底,研究团队与苏州市交通警察支队合作,累计对苏州市72条市级挂牌道路,5条高速公路开展了事故多发道路安全改善工作。据《苏州日报》报道,“同济大学、苏州交警、苏嘉杭公司三方对常台高速(苏州段)共同进行了多次研讨和现场核实,确认了存在隐患和改善方案。治理完成后,常台高速(苏州段)流量同比上升4%,交通事故总量下降75.9%,死亡人数下降58.8%”。
   

2020年至2022年底,研究团队与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合作,累计改善广州市事故多发道路130余公里。《广州日报》于2022年1月5日报道了广州市交通秩序大整治的成效:“全年死亡3人(含)以上交通事故,首度实现零发生;死亡2人的事故宗数,同比下降51.85%;事故亡人总数,同比下降15.88%;十大事故多发路段,仅发生1宗亡人事故,总体成效实现有史以来的最好水平。”

 

科技赋能,精研深究,持续推动行业进步
  建立交通安全规划理论与应用体系,从“人”“车”“路”“管理”全方位发力。据了解,同济大学交通安全研究团队2009年开始着手交通安全规划基础理论研究。之后在《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安全政策研究时,开展了宏观交通安全评估定量化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了国家、城市、重点区域的交通安全评估方法和管理措施知识库。2019-2021年,随着《“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道路设施专题、《深圳市交通安全白皮书》、《太原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苏州市“十四五”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等项目的开展,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交通安全规划理论和实践方法。
   

与此同时,坚持创新发展,建设风险防控平台,实现数据赋能。2010年5月,研究团队主持研发的“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警系统”,在上海全面推广使用,2017年更新了第二版,2023年6月,第三版正式使用。该系统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交通安全管理多源数据汇聚赋能,支撑了城市、区域及道路层面的多层次交通安全分析研判。《人民日报》曾对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警系统进行了专题报道,誉其为“大数据给交警一双‘千里眼’”,极大地提高了事故数据分析的效率和精准度。目前该系统已推广应用于苏州、广州、甘肃、贵州等省市,大大提高了各地交警部门事故预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专业性。以苏州为例,该系统在苏州精准识别出高风险营运企业139家,高风险驾驶人2854名,发布预警信息535条,2022年共提交各项成果报告235份。
  

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从培训执法者着手,共同推动行业进步。二十大以来,面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团队与各方同心协力,精研深究。今年3月至5月,研究团队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培训包括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广东省交警总队、四川省交警总队、贵州省交警总队等,培训交警领导和技术骨干人数超过300人。通过开展面向交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交通安全专业培训,针对中国的交通安全重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讨,为安全改善建言献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CopyRight 2003-2012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备案号:沪ICP备130053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