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交通安全研究与应用团队赴美国参加第98届TRB年会

发表时间:   阅读次数:

        2019年1月13-17日,第98届交通研究委员会年会(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98th Annual Meeting)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Transportation for a Smart,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Future。本次会议期间召开了800多场学术报告及研讨会,包含近5000个学术报告。来自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1.3万名工业界领袖、政策制定者、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参加了本届会议。
  交通安全研究与应用团队王雪松教授、王文斌高工、余荣杰副教授、柴晨副教授、蔡博文助理研究员与10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团队组织召开了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第八次学术委员会;展示了会议录用的共15篇学术论文。会后团队成员赴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匹兹堡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普渡大学、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总部进行了学术交流。

交通安全研究与应用团队参会老师和学生合影

一、 组织召开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

       1月13日,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召开了学术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外方主席Mohamed Abdel-Aty教授和实验室执行主任王雪松教授共同主持。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兵教授、院长凌建明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陈小鸿教授出席了此次会议。美国工程院院士Michael Walton教授、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Fred Mannering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王印海教授、美国阿克伦大学易平教授、希腊雅典国家技术大学Geroge Yannis教授、英国拉夫堡大学Mohammed Quddus教授等18位外方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审议了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8年度的工作总结和2019年度的工作计划。各位与会委员对实验室成立以来在交通安全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合影

二、 TRB学术论文交流

        本届TRB年会团队共有15篇论文被录用,内容涉及驾驶行为分析、道路设计安全评估、事故统计建模与信息化管理、车辆主动安全。
  在驾驶行为研究方面,团队成员介绍了基于同济大学驾驶模拟器和上海自然驾驶数据开展的几项研究。张旭欣介绍了考虑驾驶员个体特征和时间累积效应的疲劳状态判别;何林佳研究了中国驾驶员在地面道路的跟驰行为特征,标定并验证了五种代表性的跟驰模型参数;杨敏明基于上海自然驾驶数据对变道可插车间隙、持续时间以及变道对后随车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邢祎伦研究了中国驾驶人的手机使用行为特征以及对车辆运行的影响;徐晓妍利用自然驾驶数据分析了自我评价的驾驶行为和驾驶风险之前的关系。

博士研究生张旭欣汇报 Driver Drowsiness Detection Using Mixed-Effect Ordered Logit Model Considering Time Cumulative Effect
(Session Title: Driver State and Crash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1月14日)

 

 

博士研究生何林佳汇报Calibrating Car-Following Models on Surface Roads Using Shanghai Naturalistic Driving Data
(Session Title: Traffic Flow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s, Part 3;1月15日)


 

硕士研究生杨敏明汇报Examining Lane Change Gap Acceptance, Duration and Impact Using Naturalistic Driving
(Session Title: Traffic Flow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s, Part 4;1月16日)


 

硕士研究生邢祎伦汇报 Characteristics of Drivers’ Cell Phone Use and Their Influence on Driving Performance: A Naturalistic Driving Study
(Session Title: Understanding Drivers in Naturalistic Environments;1月15日)

 

 

 

硕士研究生徐晓妍汇报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Driving Behaviors and Driver Risk Based on Naturalistic Driving Study
(Session Title: Applying New Data to Old Questions and Seeing Old Data in a New Light;1月14日)

 

        在道路设计安全评估方面,王晓梦基于同济大学驾驶模拟器实验数据研究了平纵组合线形几何设计特征与车道偏移事件发生概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刘爽和蔡博文研究了驾驶模拟器实验最小样本量的判别,通过检查混合效应模型中所选变量的Mean Square Error的收敛趋势来选择最小样本量的经验方法。

 

交通安全研究与应用团队参会研究生合影


 

博士研究生刘爽、助理研究员蔡博文汇报 Application of Driving Simulator for Freeway Design Safety Evaluation: A Sample Size Study
(Session Title: Simulation, Modeling, and Measurement of Driver Behavior;1月14日)

 

        在事故统计分析与交通安全管理方向,杨奎在论文中使用循环神经网络构建事故风险评估模型以提高事故识别能力;丰明洁基于上海市和美国的高速公路事故数据开展了事故预测模型可移植性研究,采用移植指数评估了两个国家之间模型的可移植性;唐冬杰在论文中分别建立上海和广州的事故预测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
 

 

博士研究生丰明洁汇报 Transferability of Safety Performance Functions and Hotspot Identification for Freeway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ession Title: Highway Safety Performance;1月16日)

 

 

硕士研究生唐冬杰汇报 Comparison of Calibration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Transferability of Safety Performance Functions
(Session Title: Highway Safety Performance;1月16日)

 

        在车辆主动安全方面,周清雅利用Motion Profile技术对自然驾驶前向视频进行处理提取行人-机动车冲突事件,分析行人预警系统对某些机动车-行人冲突场景漏报的规律。朱美新对于Mobileye系统使用前后对于驾驶员的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 

硕士研究生周清雅汇报 Vehicle-Pedestrian Conflict Scenarios Easily Missed by Pedestrian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
(Session Title: Simulation, Modeling, and Measurement of Driver Behavior;1月14日)

 

三、TRB会后学术机构交流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访问期间,和沃顿商学院统计系荣誉教授Paul Shaman就大数据分析在交通安全学科的应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Shaman教授认为统计学在交通安全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机器学习、高维统计、时间序列可以为事故数据分析、驾驶行为建模、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在普渡大学访问期间,参观了智能交通主动安全研究中心(Transportation Active Safety Institute, TASI)。中心主任Yaobin Chen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的自然驾驶数据采集、基于生理传感器的驾驶员状态识别、道路防撞栏自动驾驶传感器感知性能测试等多项课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在通用汽车总部访问期间,王雪松教授介绍了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研究成果,余荣杰副教授、柴晨副教授分别就事故场景构建、自然驾驶数据分析进行了汇报。在福特汽车总部访问期间,王雪松教授介绍了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研究成果,参观并试驾了福特VRITTEX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器。

 
在Ford Research & Advanced Engineering参观交流

四、交通安全研究与应用团队TRB会后总结交流

        TRB会议信息量大、时间紧,为了更好的总结参会学习的内容,团队于1月26日召开了总结交流会。分驾驶行为研究与改善、事故统计与分析、道路安全设计与改善、智能车路与车辆主动安全四个方向展开讨论,交流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及参会心得。

©CopyRight 2003-2012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备案号:沪ICP备13005359号-1